1995年,京山领导给毛主席之孙介绍对象,毛新宇:我只有三个条件

阅读本文前,您可以点击【】成为铁粉,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,免费了解党史热点、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。

【前言:】

毛新宇是毛主席家的第三代子孙,他降生于北京这座城市,家人也都住在北京。可对他来说,心里头真正的老家是韶山。从小到大,毛新宇回韶山看望亲戚的次数可不少,而韶山的乡亲们每次也都特别高兴地迎接他回来。

但是,毛新宇心里一直有个特别的地方,他把它当做第二个家,那就是他外婆张文秋出生的地方,湖北省京山县。

【毛新宇的第二故乡】

毛新宇的姥姥张文秋,1903年在湖北京山县青树岭的谢家湾呱呱坠地。她年轻时就走上了革命道路,入了党。不管是做那些危险重重的秘密任务,还是上战场面对枪炮,她都一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毅力。

在她漫长的革命道路上,她和毛泽东建立了牢固的情谊。而她的两个孩子,都分别与毛岸英和毛岸青结为了夫妻,这事儿被大家传颂,成为了一段美谈。

打从毛新宇有记忆开始,他外婆就特别讲究朴实无华,从来不讲究啥高档享受。吃的都是家里常做的简单饭菜,穿的呢,也都是找街边的裁缝量身定做的衣服,从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奢侈品。

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,毛新宇同样喜欢简单朴素,不追求奢华的饮食和穿戴。

退休之后,张文秋天天都写日记,还动手写起了回忆录。她特别信奉周恩来那句话:“要一直活着、学习、革命,直到老去。”这句话成了她的人生信条。每天,她都会读读书、看看报,时刻着国家大事。这些日常习惯,对毛新宇也有着不小的影响。

毛新宇刚上小学那会儿,特别爱玩,到了年底考试,成绩就一塌糊涂。可张文秋外婆呢,没对他劈头盖脸一顿骂,反而是用了一首诗来给他打气,也给他提个醒。这让毛新宇心里既觉得对不起大家,又燃起了一股子要好好学习的劲头,信心也跟着回来了。

在成长的过程中,除了妈妈邵华,外婆张文秋也是毛新宇一个特别重要的“历史启蒙老师”。她总是拿红军长征、上海地下党的那些事儿来鼓励毛新宇,让他从小就明白,现在的和平日子得来很不容易。

毛新宇心里特别亲近张文秋,把她当作最亲的人,所以外婆的老家,对他来说,也就是他自己的老家。

1984年新年刚过的1月份,大家伙儿还都在为新年的到来乐呵着呢,张文秋就领着闺女邵华、女婿毛岸青,还有外孙毛新宇回到了京山老家。到了那儿,他们受到了侄子张力群全家的热烈欢迎和款待。

张力群是张家这一代里唯一的男孙,1951年,张文秋回老家看望亲人时碰见了张力群,便把他带到了北京,让他在那里读了一段时间书。张力群心里一直记得这份恩情。

这一年,毛新宇才14岁,仍旧是个帅气的小伙子,带着几分孩子气。两人一碰头,毛新宇和张力群立马就成了铁哥们。

张力群记得很清楚,毛新宇特别痴迷历史书,整天书不离手,记性也特别好。邵华随便提一下书里哪一章节的标题,他立马就能一五一十地把那段故事讲出来,说个不停。

毛新宇头一回踏进外婆老家的地盘,一直住在大都市的他,对这小城里满是泥土味的气息特别感兴趣,老是不停地东问西问。碰到村里的长辈和乡亲们,毛新宇表现得特别机灵讨喜,尽管农村的条件比不上城市,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他对乡村的好感。

毛新宇跟着外婆、爸妈回到北京后,还一直跟张力群有来往。

【“我条件不高”】

1995年10月份,毛新宇跟他妈妈邵华还有姨妈张少林又回到了京山的老家,是为了参加“张文秋革命故事展览”这个活动。那时候,毛新宇已经长成了一个高高壮壮的小伙子。他先在人民大学历史系念完书,然后又跑到中央党校去专心学习毛泽东思想了。

张力群记得,毛新宇先到延安待了一阵子,然后才准备来京山家里。他从延安急匆匆地赶回北京,整个人累得不行。但一听说妈妈邵华要回京山,他立马买了飞机票就赶了过来,那阵子的疲惫一下子就没了。

毛新宇这次回老家心情特别好,活动结束后,第二天他顶着绵绵秋雨,又去了京山县烈士陵园。他专门去到了外婆弟弟张振甲烈士的墓前,献上了一个花圈。

下午时分,毛新宇再次陪着妈妈去了京山县的印刷厂瞅瞅,跟那里的工人们聊得可欢了,笑声不断。

整个过程中,氛围特别融洽,工友们都觉得毛新宇为人宽厚、心直口快,思想也挺开放。接着,毛新宇和家里人一块儿去了青树岭张家湾的老宅子,看望了那里的干部和乡亲们,还在张文秋的母亲孔关兰的坟前献上了花篮。

家乡的干部们对毛新宇的到来特别兴奋,县里头的领导还半开玩笑地说,想在京山给毛新宇物色个对象。毛新宇一听这话,乐呵呵地说:“那可真是太好了,我这要求也不高,就三条。第一条,学历嘛,大学最好,大专也成;第二条,长相过得去就行;第三条,得贤惠,能持家,能帮我照顾外婆和妈妈。”

周围的人都乐呵了:“瞧你这色彩搭配,传统味十足啊!”

毛新宇真的是毛主席的好后代,他当过北京西城区政协的委员,也做过北京市政协的委员。在事业上,他混得风生水起,成绩斐然,而且爱情方面也收获满满。

2000年的时候,毛新宇通过朋友介绍,认识了刘滨。刘滨老家是江苏的,她从小学习成绩就特别好。在碰到毛新宇之前,她一直在部队的医院里上班。

毛新宇和刘滨接触了好几次后,两人渐渐地对彼此有了好感。到了2003年,他们决定结婚,正式成为夫妻。

结婚那会儿,毛新宇心里还惦记着在京山的表哥张力群,特意给他寄了份婚礼请柬。不过那时候,张力群已经调到京山县轻工业局工作了。遗憾的是,请柬送得有点晚,等张力群拿到手时,婚礼都已经办完了。

张力群因为没能赶上表弟的婚礼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他们全家立马商量了一下,决定马上给新郎新娘发个祝贺的电报,把家里人的真心祝福送到他们那儿。

毛新宇的婚礼办得挺低调,没搞啥大排场,就是简单地把亲朋好友请来聚了一下。婚礼那天,他穿了套深色的西装,和老婆一起在婚礼现场合唱了《东方红》这首歌,给婚礼添了不少热闹劲儿。

毛新宇结婚后,小日子过得挺和美。他老婆刘滨,性格特别低调,心眼儿好,还大方,没多久就成了家里的得力助手。跟毛新宇那种“老派的好标准”一样,刘滨对长辈特别孝顺,尤其是对公公婆婆,这让她赢得了全家人的敬重和喜爱。

2003年的时候,毛家有了第四代的小宝贝。邵华问了好多亲戚朋友的意见,最后给这小孙子定下了名字,就叫“毛东东”。又过了五年,刘滨再次当上了妈妈,这次生的是个小女孩,他们给她取名叫毛甜懿。

希望毛家的后代能够兴旺发达,过得开心美满,一直传承不绝。
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(点赞、评论、转发)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【】,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